新闻网

XIN WEN WANG

匠心-教育家精神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匠心-教育家精神巡礼 >> 正文

匠心·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第六届教学名师巡礼——张加锋:数控良匠的锻造者

时间:2025-09-30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邹宇婷 点击:

为进一步营造学院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选树一批具有新时代航空职业教育特色的师德典范,根据《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院党〔2025〕40号)文件精神,学院重磅推出《匠心·第六届教学名师巡礼》专栏,集中展现学院第六届教学名师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匠心底色。

今日,让我们走进航空机械制造学院张加锋老师:他二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数控车间,默默守护着职教学子,以匠育匠,以心传心,给铁屑以温度,给精度以灵魂……他用日夜坚守的执着,以技育才,以德铸魂,甘做学生成长的基石,在冰冷机床前书写着职业教育工匠的“炽热情怀”。

—— 题记

张加锋,男,41岁,中共党员,副教授,高级技师,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械制造学院数控技术教研室主任、装备制造党支部书记。任教20年以来,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敢打敢拼、踏实肯干,先后主持省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级课程建设2门,发表国家专利6项;对待专业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个人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8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20余项。曾先后三次被授予“湖南省技术能手”,多次获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

淬炼技艺,铸就为师之范

2005年7月,他因技能水平过硬,被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站上母校数控专业的讲台,身份的转变带来了深刻的清醒:面对身边同事精深的理论知识和熟练自如的教学方法,他清晰地看到了自身在理论、方法与经验上的全方位差距。“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燃起。作为一名肩负培养未来大国工匠重任的数控教师,他深知唯有自身技艺炉火纯青,方能铸就英才。从那一刻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便成为他淬炼自身、追求卓越的不灭标尺。

怀揣着弥补差距、突破自我的决心,他踏上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技能精进之路。他深信“技多不压身”,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学习、刻苦训练,相继通过了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师、模具设计师技师等高阶职业资格认证,这使他在成为理实并重、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然而,他心中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冲击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巅峰。自2005年首次亮相湖南省模具设计技能大赛(获职工组第二名)起,他开启了长达十余载的赛场征程。他一次次向省级、国家级竞赛发起冲击(如2008年省选拔赛第二名,2009年省赛第三名等),三度荣膺“湖南省技术能手”,却始终与全省一等奖失之交臂。这期间,他历经挫折(如2018年省选拔赛三等奖),但永不言弃的精神支撑着他持续打磨技艺、总结经验。这份执着终于在2019年底迎来关键突破——他荣获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湖南省选拔赛。这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他首次站上技能竞赛领奖台的见证,更是其十余年如一日淬火砺剑、百折不挠精神的璀璨结晶。

他在赛场上淬炼出的不仅是超凡技艺,更有那份“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拼搏精神。他将这份宝贵的赛场经验和永不言弃的信念,深深融入教书育人的血脉。学生们不仅折服于他“移动技术宝库”般解决复杂难题的能力(如数控加工、机床维修),更被他“十年磨一剑”的奋斗历程所深深激励。这份精神的感染与精准的技能传承,结出了丰硕果实:他指导的学生团队技艺精湛、意志坚韧,于2022年、2024年两度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的激烈角逐中勇夺数控多轴加工项目一等奖。从曾经的青涩学生到如今的“金牌”导师,张加锋用自身淬火成钢的攀登之路和培育英才的卓越成就,生动诠释了“淬炼技艺”的真谛——它既是个人对技艺极致的永恒追求,更是点燃下一代匠心、铸就为师之范的磅礴力量。

10088

2008-2019年张加锋“十年磨一剑”,三次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匠心育才,润泽青苗梦想

2024年盛夏,长沙的酷暑未能阻挡数控车间内的火热训练。他带领数控2201班学生张佳豪团队备战当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间温度计指向40℃,他却要求学生穿着规范工装:“着装是精密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我不管天气多热,如果人都不能做到规范着装,那还能指望你们可以规范操作?”当张佳豪负责加工的叶轮零件出现0.05毫米误差时,他立即暂停加工,指着图纸上的公差标注说:“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我们对质量的承诺。”他带领团队反复调试加工工艺,通过三坐标测量仪进行上百次检测,最终将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这种对精度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他“匠心育人”的理念——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产品质量,每一次操作都体现职业素养。

面对总决赛60分钟限时竞技的严峻挑战,他系统设计训练方案,除坚持对每项工序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外,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当程序传输中断时,学生需要快速定位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重新传输。更重要的是,他要求学生不仅要会操作设备,还要懂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某个训练日,一台数控机床出现换刀故障,通过日常训练养成的“肌肉记忆”,张佳豪同学在老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技术手册,仅仅花了不到5分钟时间就成功排除故障。“真正的工匠不仅要会使用工具,更要懂工具。”他正是这样教导学生,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训练,学生们在决赛中沉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最终以精湛的技艺和稳定的心态荣获一等奖。

1ED89

张加锋在实训课上指导学生设置数控车床相关参数

这份全国一等奖的荣誉,只是他竞赛指导工作的一个缩影。近五年来,他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20余项,培养的技术能手遍布制造业重点企业。更可贵的是,他将竞赛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了“数控多轴编程与加工”实训模块,编写《数控车铣加工实训》教材,这些成果已被多家合作企业纳入员工培训教材。如今,他正带领新一批学生备战2025年赛事,车间里依然回响着他那句朴实而深刻的话:“竞赛不是终点,你们早晚也会走向工作岗位,而让数控人“匠心”相传,星火燎原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1B966

张加锋在实训课上为学生们做操作示范

亦师亦友,传技授业之道

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在生活与成长中,他是温暖的“友”和“兄长”。他待人真诚,极具耐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天塌下来老师给你扛着”。机制1301班学生小何直到现在还记得他说过的这句话,2016年12月,当时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小何工资不高,经济拮据,急需5000元偿还助学贷款,得到消息后,他立即伸出援助之手,给何同学掏出5000元钱作为周转资金并嘱咐他好好工作,等收入高了再还不迟!这份师者仁心,不仅体现在危急时刻的雪中送炭,更贯穿于日常的点滴关怀——在校两年半时间,他除了手把手教会小何同学各种数控加工技能外,还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并勉励小何同学学好专业、练好本领。在他的关心陪伴下,小何同学面对未来充满希望,最终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目前任职于某企业担任技术总监。

他对学生的关怀也绝不仅仅体现在小何同学这一个例子上。他尤其关注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后进”学生,从不放弃任何一人。他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的学生理论稍弱但动手能力极强,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但心思缜密适合编程,他总是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和方向。他会与学生聊技术、聊人生、聊未来规划,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为学生拨开迷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仍与他保持密切联系,工作中遇到难题还是习惯性地第一个向他求助,他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这种“传技授业之道”,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技能培训,升华为一种充满温度的生命影响和人格塑造。在他的陪伴下许多学生也正追随着老师的足迹,有的进入职教行业任教并能独当一面,目前也成为了某职业中专数控专业的骨干教师;有的则入职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国内各领域制造业头部企业,或成长为地方各制造企业中的技能专家,其中佼佼者,更有多人获评“湖南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

2023年10月,已是企业技术总监的小何回校探望期间,看着数控实训车间熟悉的环境和日夜陪伴他的数控机床,动情道:“张老师给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数控人的精神基因!”这跨越二十年的传承,恰似精密机床的闭环控制系统——以心传技的反馈回路,持续校准着新时代工匠的人生坐标,让冰冷金属绽放出生命的温度,在冰冷机床前书写着职业教育工匠的“炽热情怀”。(教师发展中心 黄子豪 供稿)

1D8C3

2025年9月,张加锋正在做实训课前的理论讲解